


- 姓名:刘志雅
- 学历:博 士
- 职称:
- 职务:主任助理
- 研究方向:类别学习、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认知与神经机制
- 联系电话:
- 电子邮箱:zhiyaliu@scnu.edu.cn
- 通讯地址:澳门葡京app(510631)
- 个人主页:
刘志雅 ,男,心理学博士。现为澳门葡京app教授 ,硕士生导师 。本科、硕士和博士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,05年获发展与心理学博士学位,2011年-2012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(类别学习中规则学习和规则转换的认知和神经机制,31371050 ,2014.1-2017.12);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项目(BBA100018)(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,学生归纳推理中相似性和类别标签的作用 ,2010.9-2013.12) ,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项目(2013JYBJD10)(儿童的类别学习能力:类别表征、注意和分类策略,2013.1-2014.12) ,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青年项目(EBA030412)(大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结构及其发展特点 ,2003.12-2005.11),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(08JCXLX004)(多重类别学习系统的认知机制研究 ,2008.1-2009.12)等。研究兴趣为:类别学习、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认知与神经机制。
学习经历
1994年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心理学本科毕业
1999-2002年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人格心理学硕士学位
2002-2005 年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
工作经历
2008.10-现在 澳门葡京app ,教授。
2011.8-2012.8 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心理系访问学者。
2002-2008年 华南理工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,心理系副主任。
学术兼职
《心理学探新》编委
《Neruoimage》审稿专家
《心理学报》审稿专家
《心理科学进展》审稿专家
《心理科学》审稿专家
*为通讯作者
Braunlich, K., Seger, A. C.*, & Liu, Z. Y.*. (2017). Occipitotemporal category representations are sensitive to abstract category boundaries defined by generalization demands. Journal of Neuroscience, 37(32):7631–7642.
Seger, A. C.*, Braunlich, K., Wehe, S. H., & Liu, Z. Y.* (2015). Generalization in category learning: The roles of representational and decisional uncertainty. Journal of Neuroscience, 35(23):8802– 8812. DOI:10.1523/JNEUROSCI.0654-15.2015
Liu, Z. Y., Braunlich, K., Wehe, S. H., & Seger, A. C.* (2015). Neural networks supporting switching, hypothesis testing, and rule application. Neuropsychologia, 77 ,19-34. doi:10.1016/j.neuropsychologia.2015.07.019
Liu, Z. Y.*, Xong X. H., & Seger, A. C.* (2015). An Eye-Tracking Study of Multiple Feature Value Category Structure Learning: The Role of Unique Features. PLoS ONE, 10.1371/journal.pone.0135729.
刘志雅*. 郑琛. (2015). 信息量和常见性对规则可获得性的影响. 心理学报, 47, 12, 1445-1453.
王瑞明. 林哲婷. 刘志雅*. (2014). 部分呈现条件下类别分类学习中信息表征机制. 心理学报,46, 8, 1052-1061.
刘志雅*. 黄艳利. Seger*. (2012). 知道与不知道要学多少:类别学习中样例量的预期作用. 心理学报, 44, 6, 754-765.
刘志雅*. 宋晓红. Seger*. (2012). 6岁儿童的类别学习能力:类别表征、注意和分类策略. 心理学报, 44, 5, 1-13.
钟罗金. 莫雷*. 刘志雅. 李倩雯. Lee. Myung Sook. (2012). 儿童在归纳推理中的多样性效应. 心理学报, 43, 1, 87-99.
刘志雅. 莫雷*.(2011). 不同学习方式下归类不确定时的特征推理. 心理学报, 43, 1, 92-100.
刘志雅. 莫雷*.(2009). 两种学习模式下类别学习的结果:原型和样例. 心理学报,41, 1, 44-52.
刘志雅*.(2008).不同维度特征的共存对归类不确定性特征推理的影响. 心理学报, 40, 1, 37-46.
刘志雅 莫雷*. (2006). 类别学习中两种学习模式的比较研究: 分类学习与推理学习. 心理学报. 38, 6, 824-832.
刘志雅*. 莫雷. 佟秀丽. (2005). 选择作业中证伪思维的启发因素. 心理学报, 37, 3, 328-334.
刘志雅*. 赵冬梅. 郑雪. (2003). 双陈述任务下演绎推理的错觉. 心理学报, 35, 5, 636-642.
刘志雅*. 刘芳. 朱莹莹. 靳凯丽. (2015). 9-26个月婴儿上位、基本和下位水平类别学习的发展顺序. 心理科学, 38, 6, 1384-1390.
刘志雅. 莫雷*. 胡诚. 宋晓红. 黄艳利. (2011). 归纳推理中相似性和类别标签作用. 心理科学, 34, 5, 1026-1032.
赵冬梅. 刘志雅*. (2010). 创伤性分离个体注意加工的STROOP效应. 心理科学, 1, 183, 130-133.
刘志雅. 莫雷*.(2008). 三水平特征的家族相似性类别结构的分类和推理学习. 心理科学, 31, 2, 289-293.
张娟. 莫雷*. 刘志雅. (2008). 认知神经和神经心理角度的多重类别学习系统. 心理科学, 31 , 6 , 1357-1360.
刘志雅. 莫雷*. (2007). 基于规则的类别学习和基于信息整合的类别学习. 心理科学, 6, 1429~1432.
赵冬梅*. 刘志雅. (2006). 篇章阅读中影响回指推理的因素. 心理科学,29